仙居县博物馆
建设地点:浙江省仙居县
建设时间:2021年
面积:3500㎡
方案呈现 / 一层仰望自然厅空间效果呈现
二层接待厅空间,作为博物馆建筑体主入口空间,除相关问询、安检、信息查询、寄存等功能设定外,正看面超薄LED屏,滚动播放本馆乃至本县相关文化与旅游讯息。打造与户外文化名胜、主要遗存互联互动的文博信息共享平台。
方案呈现 / 历史文化厅之序厅效果呈现
从万年前的下汤遗址,到如今的现代化中国山水画城市,在这一方热土,生活着极富创造力的仙居人。
他们在历史的画卷中,拥抱大自然的天地灵气,在此休养生息,继而走出仙居,为时代的发展积极贡献璀璨的智慧。
序厅通过隐约变换的光影,让各历史板块递进渐亮,营造出风景迤逦的仙居历史画卷逐渐展开的印象。
方案呈现 / 下汤问稻单元效果呈现
万年前的仙居,从横溪镇下汤村的下汤遗址出土的大量陶片和石器来看,这里已经有原始人类生存。
从灰坑中清洗出的大量稻米,揭示出当年的下汤人已经告别山林洞穴、采果狩猎的生活方式,开始种植水稻、筑屋而居,甚至已经出现了用红烧土铺设的广场。
文明的曙光,或许正是在这里悄然显露。
设计采用器物陈列、沙盘模型、大型图表、考古遗址现场照片等形式,以渐次展开的溯源式探秘手法,呈现万年前仙居人类的生存状态,唤起观众的想象与思考。
方案呈现 / 佛道圣地效果呈现
随着众多佛道名士在仙居结庐修炼,或开坛设教,佛道文化在仙居生根、发展与传播,这里逐渐成为江南的佛宗道源。
氤氲仙境中,古刹渐隐渐现,或晨钟暮鼓,或古琴仙音,隐约传颂于山水之间。
投影呈现名寺与大德高僧、天然洞天以及“一观二宫”等胜境。
多年文化积淀之后,至隋唐五代时期,仙居的儒学文化迎来了第一次勃兴,文化名人纷纷涌现。
项斯、孙郃等人物雕塑与仙境对望,共同营造出儒、释、道文化交相辉映的大型历史场景。
方案呈现 / 烟霞风华单元效果呈现
明清时期,位于浙东南沿海通往浙西及湘赣内陆水陆交汇要隘的仙居永安溪上,船只往来如梭,古镇逐渐成型,商贾云集,市场繁荣。
以皤滩古镇为模型,观众可通过细致观察古镇的形制,了解水路、商船与古镇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,以及古镇建筑的艺术魅力。
远处设置雷达互动装置,观众可逐步参与体验以皤滩古镇为起点,途经细云、通达金华的“食盐之路”。
方案呈现 / 俊采星驰效果呈现
有明一朝,仙居再次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。这里走出了近43位铁面无私、造福百姓的御史;也有兴修水利、击退倭寇、为民办实事的贤臣良将,众多高官走出仙居,造福一方。
展区中央设有四面通柜,陈列多种官服、圣旨及文化作品,全面展现仙居古代名仕的卓越风采与历史贡献。